
云南省职工创新创意成果展精彩纷呈
2016-09-07
由云南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主办,云南省总工会牵头承办、云南省科协协办的云南省职工创新创意成果展在云南省科学技术馆开幕。虽然这两天昆明的天气因为下雨有点凉,但还是阻挡不了众多市民的热情。
云南省职工创新创意成果展以“践行新理念 创新促跨越”为主题。主要以展示创新成果、挖掘创新潜能、调动创新热情、搭建转化平台、厚植双创文化为目标,以成果展览、高峰论坛、技能竞赛、技艺传承、创意展示、科普宣传等活动为载体,采取前期预热与集中展示相结合、线上宣传与线下互动相结合、静态展览与动态推广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主题展览,开展“十大主题活动”,释放全省职工创新创业潜能,激发全社会双创活力,着力搭建全省百万职工展示主力军风采的重要平台,不断激发全省职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践行新理念、创新促跨越的激情和热情。
成果展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分设主题展区、创新成果展区、创意作品展台设计区、“一带一路”展区、科普(创新)知识普及区和活动展演区六个部分,昆明市、曲靖市等13个州(市),建投、白药等21个产业厅局公司积极参展,参展单位涉及236家国有企业、非公企业,2016项展品中,职工创新成果1210项,合理化建议256项,先进操作法125项,创新创意作品425项。覆盖工业、制造业、生物制药、现代物流、信息通信等领域和行业,充分展示了“十二五”期间,我省职工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伟大实践的创新创意成果。
本次成果展精彩纷呈。比如付昆祥的手工船,复活了郑和下西洋的舰队;红河州职工自主研发的航模发动机,外销占了整个国外市场的60%-70%;航天自主研发的餐车,零污染、零排放;菲尔特的汽车尾气收集器,对于改善空气质量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具有水下自动搜救功能的无人机;继《云南映象》之后的又一张名片——破芽歌书(2015年“合唱先锋年度总冠军”,2016年世界合唱大赛中荣获无伴奏民谣组金奖);首批云岭工匠;职工创新工作室和职工技师工作站;互联网+双创论坛;手工刺绣大师祖玉兰现场刺绣演示、首批“云岭工匠”滇派内画大师孙鸿雁现场秀;曾经与北京景泰蓝齐名,被誉为“天下铜艺双绝”之一的“乌铜走银”等等,亮点多多,精彩纷呈。
成果展结合我省“云上云”计划,发挥工会“互联网+”优势,利用微信等网络平台,以文字图片展板、实物模型、多媒体、宣传册(单)、声光电演示等方式,集中展示以下成果:职工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中涌现出来的攻关改造、革新发明等技术成果;职工在岗位练兵比武、技术技能竞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绝技、绝招、绝活、先进操作(工作)法等技术成果;职工在开展节能小窍门、环保小措施、产品小设计、工艺小改进和技术小绝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节能减排技术成果;职工在群众性文化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篆刻、盆景、根艺、刺绣、民族(民间)手工艺等文化作品。同步,还有“互联网+双创”的专题论坛。
整个展览突出群众性、开放性、示范性、科技性和互动参与性,力争将展览办成线上宣传与线下互动相结合,统一组织与市场参与相结合,达到把展览办成一个永不落幕的职工创新创意成果展,实现互联网+展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主题展区共300平方米,主要展示“十二五”时期,全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主要的成绩、涌现的先进典型。展区共分五个部分:一是云岭职工跨越发展先锋活动和云岭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二是创新活动平台、三是创新服务平台、四是创新激励平台、五是创新服务领域。构成了全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服务、创新、激励四大工作机制。
2013年,云岭职工跨越发展先锋活动和云岭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简称“一活动一工程”)启动以来,全省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围绕争当建功立业先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争当学习创新先锋,促进能力素质提高;争当遵规守德先锋,促进精神文明创建;争当维护稳定先锋,促进和谐云南建设“四争四促”目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建功立业活动。三年来,云南省总工会本级投入资金4500多万元,带动全省各级投入资金1亿多元,使45万名职工通过云岭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搭建的平台,取得了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或提升技能等级(其中,高技能人才5.5万人);使92万名农民工接受了以就业观念、职业道德、文明素养、技术技能、法治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性培训。
“一活动一工程”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创造活力和创新潜力,充分展示了全省广大职工在推动云南实现跨越式发展中的主力军风采,已成为云南工会工作的主要抓手和响亮品牌,得到了各级党政、企业和职工广泛认可。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总工会主席李建国,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李玉赋等领导和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活动是全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工作基础。“十二五”时期,我省主要通过广泛开展“五小·六个一”、技能竞赛、“一室一站”创建、创新成果评选推广、技术协作五大主题活动,搭建全省广大职工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平台。
“五小·六个一”活动 。“十二五”时期,全省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以“五小”即: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六个一”即:学一门新技术、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攻克一项技术难关、参与一项革新发明、传授一门技艺、提升一个技术等级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增强了职工主人翁意识和成就感、提高了职工素质、促进了技术进步、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充分发挥了“五小.六个一”活动小成果大效益、小建议大作用、小发明大价值的重要平台作用。五年来,全省广大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13.26万项,创经济(社会)效益11.8亿元;组织技术攻关、技术开发2256项,创经济(社会)效益3.1亿元;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5769项,创经济(社会)效益2.6亿元。
技术技能竞赛活动。云南省职工技术技能大赛是全省专业(工种)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联合主办部门最全的省级职工技术技能赛事,已经成为云南职工的年度技能盛会,成为全省广大职工切磋技艺、交流技术、展示技能的重要平台,广大一线职工展示风采、彰显技能、成就梦想的重要舞台,铸造了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职工人才队伍。截至目前,云南省职工技术技能大赛已成功举办了十二轮,365个工种参与比赛、328个行业争相承办、500多万职工踊跃参加,产生省级技术状元328人,技术能手2515人,2193人取得了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1958人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1239人取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353人取得了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师工作站创建活动。职工创新工作室、技师工作站是以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经营管理、名师带徒、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等方面,由有一定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知名劳模、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领军人物为负责人,组织带领本企业、本行业一线职工,围绕生产经营活动、技能人才培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创新、技能提升等活动的平台载体。目前,全省共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1543个,技师工作站1219个。其中,省级职工创新工作室80个、技师工作站76个。创建活动的广泛开展,建立了一个职工创新创造、革新改造、交流技术、成果转化、名师带徒的“工作台”,搭建了职工学习掌握新技术、提高劳动创新能力、总结应用先进操作方法的“加油站”,打造一批技术协作活动的“职工小家”。
创新成果评选推广活动。职工创新成果评选推广活动是全省广大职工创新成果挖潜、发现、展示的重要平台。为使活动始终坚持时代性特征、群众性特点的原则,研究制定了《云南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励暂行办法》,建立了云南省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网上展厅,广泛开展云南省职工创新成果、金点子和合理化建议选树、交流和推广等活动,激发了全省广大一线职工的创新热情,涌现了一大批职工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和合理化建议金点子,许多成果达到国内或国家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5年来,全省职工取得技术发明成果6580项。其中,1823项获得专利,创经济(社会)效益3.5亿元。
技术协作活动。技术协作活动是我省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重要载体和平台。“十二五”时期,我省职工技术协作活动认真践行“为国分忧、为企业解难、为职工服务”的宗旨,以滇沪技术协作为纽带,注重加强地区间、行业间、省际间信息交流、互助合作和技术帮扶,开展技术服务、技术攻关、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活动开展以来,滇沪技术协作先后完成了200多项经济技术帮扶协作项目,涉及机电、冶金、化工、船舶、教育、医疗卫生、林业等行业,涵盖昆明、文山、迪庆等12个州市;近1200名能工巧匠、工程技术人员、医疗和农林专家、高级教师赴滇开展经济技术协作活动,培训工会干部、技术人员近10000名,其中赴沪挂职、培训、进修近500名,为云南贫困地区和受援企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地方企业和职工的充分肯定和欢迎。“十二五”时期,全省各级技协共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开发2963项,技术服务、技术咨询8520项,创经济(社会)效益17.3亿元。
为充分发挥“互联网+工会+职工创新”的优势,云南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着力构筑“一网络、一平台、一展厅、一微信公众号”四位一体互联网+工会+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服务平台,创新搭建广大职工素质教育、学历提升、技能提高、成果转化四大服务平台。
“一网络”。云南省职工在线学习网。增强职工学习的自主性、针对性,打造个性化、菜单式、精准化学习服务平台。
“一平台”。云南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工作平台。构筑职工创新活动网络化平台,实现各类文件下达、报表填报、资料传输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快捷化。
“一展厅”。云南省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网上展厅。搭建职工创新创意成果网上展示、推广和转化平台载体,促进成果有效转化,鼓励职工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微信公众号”。云南省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云工云”微信公众号。为广大职工提供及时、快捷的信息发布共享平台,适时发布、宣传、转发、共享创新工作信息,拓宽网络舆论渠道,提升全省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知名度和影响力。
深化职工创新实践平台。围绕企业创新转型、产业升级、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组织职工广泛开展“五小”活动以及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征集、疑难问题揭榜攻关、先进操作法总结推广等活动。完善职工创新展示平台。积极参与云南省科技活动周、低碳日等活动,深入开展云南省职工技术技能大赛,选拔优秀技能人才参加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其中,燃气具安装维修工、燃气管道调压工取得团体第二名的优异成绩。组织职工创新成果评选,从257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中评出一等奖2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5项,从95项先进操作(工作)法中评出云南省职工先进操作(工作)法10项,从88项合理化建议中评出云南省职工优秀合理化建议金点子10项。另外,还评出60个优秀创新项目。指导推荐一线职工岗位创新优秀成果参加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评选,参加全国发明展和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奖获得金奖7项,银奖8项,铜奖5项。
激励平台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职工的创造活力和创新热情。五年来,通过深入开展培育选树、竞赛评比等多种形式,选树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广了一批职工创新成果,培养了一批质量标兵、革新能手,赛出了一批技术状元,推出了一批劳动模范,培育了首批云岭工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蔚然成风。
培养一批革新能手(质量标兵)。“十二五”期间,全省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奋力拼搏,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进一步强化广大职工的质量意识,创新热情,认真落实质量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按照自下而上、民主推荐、优中选优、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推荐、初评、终评和公示四个程序,在全省选树了10名“云南省职工十佳质量标兵”、10名“云南省十佳农民工革新能手”,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赛出一批技术状元。为充分调动全省广大职工学技术、练技能、强素质、促跨越的积极性,《云南省职工技术技能大赛管理办法》规定,对获得云南省职工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第一名的选手,授予“云南省××工种技术状元”称号,颁发证书、奖杯并给予经费补助,直接晋升技师职业资格,对已具有技师职业资格的,可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符合条件的授予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决赛第二至十名的选手,授予“云南省××工种技术能手”称号,颁发证书、奖杯并给予经费补助。第二、三名可破格晋升技师职业资格,对已具有技师职业资格的,可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获得第四名至第十名,可直接晋升高级工职业资格,对已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的,可晋升技师职业资格。并纳入云南省职工高技能人才信息库。
培育一批云岭工匠。工匠精神就是专注、精确、极致、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信念;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执着追求。为弘扬精益求精、严谨细致、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进一步发挥全省广大职工在建功“十三五”中的主力军作用,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推进云南跨越式发展,云南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开展了培育选树“云岭工匠”活动。根据《云南省“云岭工匠”评审办法》,在基层推荐、资格初审、专家评审、微信投票、综合评审、社会公示的基础上,决定命名寸发标等10名同志为云南省首届“云岭工匠”,符合条件的由云南省总工会授予“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寸发标、孙鸿雁、时鲁峰、张国荣、费海涛、秦忠、耿家盛、董春玉、熊 鹰、魏忠明是新时期云南职工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践行实干、创新、专注、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引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涌现一批劳动模范。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精英,人民的楷模。一直以来,全省广大职工立足岗位苦练技能、激发热情创新创造,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描绘出了一幅幅气象万千、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创造出了一个个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发展奇迹。截至目前,我省健在并保持荣誉称号的全国劳模500多名,云南省劳模5000多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劳动者为云南的繁荣富强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