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看见能听懂 银行服务机器人惊艳金融展
2016-09-09
第24届中国国际金融展于2016年9月8日上午9时在北京展览馆开幕。本届展会以“融合创新 转型升级 提质普惠”作为主题,划分金融服务展台设计区和金融科技展区。其中,银行智能服务机器人作为本次展会最大亮点,让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概念距离人们的实际生活又近了一大步。
旷视(Face++)和联复共同推出的银行智能服务机器人
中国银行本次展出的EWA智慧金融服务机器人服务于银行网点用户,是集用户迎宾,业务分流,业务咨询和办理,以及业务导航等功能于一身的智能机器人,同时也是整合行业内业务系统为统一出口的移动终端。而这次展示的机器人更是集成了人脸识别、证件比对等智能识别功能,让原来只能做简单语音交互的“移动平板电脑”,升级为用户进门识别欢迎、语音对话智能业务分流、简单业务办理、自动巡视、用户画像、数据营销等全业务场景。到现场体验的观众表示,“机器人这么强大,看来人工智能第一个要占领银行的营业厅了。
中国银行人脸识别智能机器人可根据客户推荐理财产品
机器人技术经过多年累积,目前服务型的商业机器人正处于集中爆发期,银行、社区等多个商业场景正在不断涌现出具备“视力、听力”的机器人为人们提供服务。正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计算机、九十年代的手机,美国麦肯锡国际公司预测,未来10年机器人市场将达到万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占三分之一,服务机器人占三分之二,比尔·盖茨更是放言:二十年后,家家户户都用机器人,工厂商场遍布机器人。无独有偶,无论是国家还是巨头企业,纷纷开始对智能技术、机器人领域加大了投入,可以预见未来的机器人市场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资金、人才的涌入进入高速发展通道。
为本次中国银行EWA金融服务机器人的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旷视(Face++)产品负责人表示,要完成自然、快速的人机交互,机器人需要以实时视频流式传输方式将图像数据传递到本地专用服务器中,并通过核心的机器视觉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反馈结果,这是软硬一体化的应用场景。就像人体一样,急需要具备眼睛、大脑这样的生理结构,也需要经过不断的学习认知才能形成对事物的判别和决策。同样机器人不仅需要具备眼睛——即前端摄像头等硬件配置,同时还需要具备核心的视觉神经中枢——经过大数据训练和具备云计算能力的深度学习图像分析系统。
旷视(Face++)多年来专注机器视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目前已经与国内多家Top级机器人厂商开展深度合作,力图赋予机器人一双眼睛看懂世界,仅本次金融展,旷视就为联复以及神州云海分别提供了智能机器人产品。而旷视目前也将机器人智能识别模块单独作为功能模块,让其可以便捷的与各个机器人厂商提供技术支持。生活中,我们能够接触到的机器人不局限于人形,它可以是帮助盲人“看见”和理解周遭世界的小摄像头,又或者能够准确区分流浪猫、在移动的树枝和窃贼的家庭监控系统。
在如此巨大的市场洪流之中怎样才能站稳脚跟,除了准确的定位还需要核心的技术和开放的心态。“想要让市场真正成熟,一定是让技术能够让更多的企业去应用,我们正在做的就是一个更为适用性广的智能识别模块,让所有的机器人和人一样可以看懂客户、看懂需求”,旷视(Face++)机器人产品负责人说道。
然而对于机器人厂商来说,如何把真正的人工智能技术植入到机器人中并使其运用起来一直是一个难题。对此,旷视(Face++)的产品负责人表示,旷视在人工智能产业中积累了多年经验,并在人脸识别、物体识别、智能视频处理等多想技术上拥有国际领先成果,为满足开发者和企业、厂商的需要,旷视在商业模式上多次打磨,以便为用户提供稳定、易用,且可二次开发的机器视觉技术支持。